。全国仓储配送绿色化正呈现政策引导、技术驱动、全链条协同的发展趋势,核心围绕“减量化、循环化、可降解”三大方向推进,同时面临成本、习惯与协同等挑战。以下从具体维度展开分析:
一、政策与行业协会推动:标准先行,体系化推进
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自2014年提出“中国绿色仓储与配送行动计划”以来,持续推动三大市场机制(如绿色产品采购、标准认证、激励机制)、四个工作重点(绿色技术设备应用、绿色设施建设改造、绿色包装与管理创新、管理模式创新)、十项技术措施落地。2024年,协会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聚焦仓储基础设施标准化、绿色化及仓配运营数字化,通过标准开发、测试认证等手段,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。政策层面,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对可循环中转袋、快递箱等提出量化要求,如2023年数据显示,全国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90%,可循环包装使用量超8亿件,为绿色化提供了刚性约束。
二、技术驱动:智能化与绿色设备融合
智能化技术成为绿色化的重要支撑:
智能仓储管理系统:如中通云仓升级仓储系统,增加“包材智能推荐”功能,避免“大箱装小物”,减少包材浪费;通过合并客户订单、一起打包配送,降低包裹数量与运输次数。
RFID等识别技术:菜鸟物流优化RFID芯片与算法,将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.8%,实现物流信息全程数字化,优化供应链管理,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与损耗。
绿色设备广泛应用:
仓储环节:推广绿色自动化设备(如节能型堆垛机)、绿色货架(如可回收钢货架)、环保叉车(如电动叉车);物流园区采用太阳能照明、节能空调、绿色建筑材料,部分园区(如顺丰浙江义乌、京东“亚洲一号”)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,2023年前9月顺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500万千瓦时,减排超1万吨二氧化碳。
配送环节:新能源车辆普及,主要寄递企业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逐步提升,2022年快递业运输环节碳排放占比62.7%,新能源车辆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运输能耗。
三、包装绿色化:从“减量”到“循环”的升级
包装是仓储配送绿色化的核心环节,当前呈现“减量化→循环化→可降解”的递进趋势:
减量化:通过“原包装直发”减少二次包装(如京东2024年通过原厂直发减少二次包装超10亿个);纸箱从5层减为3层(减量40%),胶带宽度从60毫米减至45毫米以下(减量25%);电子运单实现全覆盖,减少纸质运单浪费。
循环化:可循环包装成为主流,如顺丰“丰调箱”(无需冰袋、预冷,可重复使用)、中通“多生命环保纸箱”(自带PVA水溶胶条,可使用3次);末端网点、驿站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(2023年达12.7万个),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超6亿个(如浙江大学白沙邮递服务站,师生寄件用纸箱90%来自回收)。
可降解:可降解材料逐步替代传统塑料,如海南率先使用全生物降解快递包装袋,韵达定制可循环集装袋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,减少塑料污染。
四、全链条协同:从“单点”到“全链路”的延伸
绿色化不再局限于末端包装,而是向上游商品包装、中游仓储分拣、下游运输配送全链条扩展:
上游:电商企业与产品供应商合作,推动“商品包装适应物流配送”,如菜鸟绿色联盟联合“四通一达”、苏宁等企业,鼓励供应商采用“可直接寄递”的原包装,减少二次包装。
中游:仓储分拣环节通过智能系统优化物流动线,减少搬运能耗;云仓(如中通云仓)实现“原装贴单发货”,避免对电商产品的二次包装。
下游:运输环节采用新能源车辆、多式联运(如公铁、公水联运)降低碳排放;末端配送通过“无人车+无人机”联运(如四川成都农村末端驿站),缩短运输时间,减少能耗。
五、挑战与展望:任重道远,需多方发力
尽管绿色化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面临三大挑战:
成本压力:可循环包装采购成本是普通纸箱的15-20倍,加上回收、清洗、调拨等运营成本,平均单次使用成本较高,企业积极性受影响。
消费习惯:部分消费者绿色理念不强,对可循环包装回收不理解、不配合,难以形成规模化循环。
全链条治理:当前绿色治理多集中在寄递行业,对上下游企业(如供应商、电商平台)约束力不足,尚未形成“供应商-电商-物流-消费者”的全链条协同体系。
未来,需通过政策支持(如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)、技术创新(如降低可循环包装成本)、宣传引导(如会员积分奖励、环保教育),推动仓储配送绿色化向更深层次发展。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与企业意识的提升,绿色仓储配送有望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【本文标签】
【责任编辑】多隆物流编辑部
服务热线138 1804 9049
公司邮箱xuning@duolong56.com
公司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凯路222号1号仓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