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解答食品级液体存放容器的认证要求,需结合材质类型(金属、塑料、玻璃/陶瓷等)及国家强制标准(GB4806系列),以下是具体说明(不含表格):
一、核心认证标准框架
食品级液体存放容器的安全性需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材料及制品》(GB4806系列),不同材质对应具体标准:
金属容器(如不锈钢储罐、铝罐):GB4806.9-2023《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》(2024年9月6日实施,替代GB4806.9-2016);
塑料容器(如塑料桶、PET瓶、PE罐):GB4806.7-2016《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》;
玻璃容器(如玻璃罐):GB4806.5-2016《食品接触用玻璃材料及制品》;
陶瓷容器(如陶瓷坛):GB4806.4-2016《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》。
二、不同材质的具体认证要求
原料要求:
食品接触面的金属基材(如304/316不锈钢)及镀层不得使用铅、镉、砷、汞、锑、铍、锂作为合金元素;杂质元素需符合限量(如不锈钢中砷≤0.01%、镉≤0.01%、铅≤0.01%;铝及铝合金中砷≤0.01%、镉+铅+汞≤0.01%)。
感官要求:
接触食品的表面需适度清洁,镀层无开裂、剥落;焊接部分光洁,无气孔、裂缝、毛刺;迁移试验所得浸泡液无异味(不判断着色)。
标识要求:
需明确标示材料类型及成分(如“304不锈钢”或统一数字代号);若有金属镀层(如镀镍/铬),需按“底镀层-中镀层-面镀层”顺序标注(如“镀铜/镍/铬”)。
原料要求:
使用食品级塑料树脂(如PET、PP、PE等),不得使用未符合GB/T 38082-2019《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用回收塑料》的回收料。
理化指标:
有毒有害物(如重金属、邻苯二甲酸酯)、单体残留(如PET中的乙二醇、PP中的丙烯)需符合限量;pH值、酸值、水解酸值等指标合格。
迁移试验:
总迁移量(模拟液中迁移的所有物质总量)需符合限值(如4%乙酸模拟液中,总迁移量≤10mg/dm²);特定迁移量(如重金属、塑化剂)需符合对应标准(如邻苯二甲酸二(2-乙基己基)酯(DEHP)≤0.3mg/kg)。
感官要求:
无异味、无异物,表面清洁,无破损。
玻璃容器:
需符合GB4806.5-2016要求,原料无有害杂质,迁移试验中铅、镉等重金属迁移量为0(因玻璃化学稳定性高);感官上无裂纹、无碎片,表面光滑。
陶瓷容器:
需符合GB4806.4-2016要求,原料不得添加有害着色剂(如含铅釉);迁移试验中铅≤0.5mg/L(4%乙酸模拟液)、镉≤0.05mg/L(4%乙酸模拟液);感官上无裂纹,表面无脱落物。
三、认证流程(通用步骤)
选择检测机构:
需选择具备CMA(中国计量认证)、CNAS(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)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(如搜索结果14 提到的杰信公司,其总部实验室是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实验室,参与GB4806系列标准制定)。
样品送检:
提供代表性样品(如金属容器的接触面部分、塑料容器的成品),并说明产品用途(如“液态食品储存”)。
检测项目:
根据材质选择对应项目(如金属的“杂质元素含量”“迁移试验”;塑料的“总迁移量”“特定迁移量”)。
出具报告:
检测合格后,出具符合GB4806系列标准的检测报告(报告需包含“食品接触用”结论)。
标识使用:
在产品显著位置标注“食品接触用”或“食品级”字样,以及材质类型(如“食品级PET瓶”“304不锈钢储罐”)。
四、补充:液态食品运输环节的容器要求(涉及承运方责任)
根据搜索结果711《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技术规范》(征求意见稿),承运方(如多隆物流)需承担以下责任:
建立食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,配备专业从业人员(需培训考核、持健康证);
使用食品专用运输容器(标识清晰,材料符合GB4806标准);
定期清洗、维护容器(明确清洁方式、频次,如“每运输10次后用食品级清洗剂清洗”);
记录运输过程(装载、运输、卸载环节信息需留存,档案保存期限不低于2年)。
总结
食品级液体存放容器的认证核心是符合GB4806系列标准,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原料安全性、迁移量、感官指标等。不同材质的要求有所差异,金属容器需关注合金元素及杂质限量,塑料容器需重点检测迁移量,玻璃/陶瓷容器需控制重金属迁移。此外,运输环节(如多隆物流)需确保容器专用、清洁,避免污染液态食品。
(注:搜索结果中未提及“多隆物流”的具体认证信息,以上为结合运输环节要求的合理补充。)
【本文标签】
【责任编辑】多隆物流编辑部
服务热线138 1804 9049
公司邮箱xuning@duolong56.com
公司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凯路222号1号仓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