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要解决第三方物流(3PL)企业的仓储成本控制问题,需从管理意识、库存策略、空间优化、信息化应用、节能降耗、供应链协同及人员管理等核心维度入手,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。以下是具体的最佳实践框架(以多隆物流为核心案例,整合行业通用方法):
一、强化仓储管理意识,推动流程标准化
仓储成本控制的基础是重视仓储管理,将其提升至企业战略层面,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作业差错与效率损耗。
案例参考:多隆物流作为国内领先的3PL企业,制定了《仓储作业标准化手册》,明确收货-入库-保管-发货-盘点全流程的操作规范(如收货时必须核对送货单、实物数量与质量,入库时用RF设备实时登记货品名称、有效期、货位等信息),并通过权责划分(如库管员负责库存准确性、装卸工负责货物完好性)减少部门间推诿,将作业差错率从3%降低至0.5%。
二、优化库存管理,降低资金与损耗成本
库存成本是仓储成本的核心(占比约30%-50%),需通过分类管理、需求预测与动态监控减少积压与缺货。
ABC分类法:
根据价值、周转速度将库存分为三类:
A类(高价值、高周转,如高端电子产品、奢侈品):重点监控,每天更新库存数据,利用时间序列分析/回归模型预测销量,及时调整补货计划(如多隆物流对A类货品设置“预警阈值”,当库存低于阈值时自动触发供应商补货,避免缺货);
B类(中价值、中周转,如家居用品):每周监控,采用“定期补货”模式;
C类(低价值、低周转,如包装材料):每月监控,采用“批量采购+最低库存”模式,减少资金占用。
先进先出(FIFO)原则:
对有有效期的货品(如食品、药品、化妆品),通过信息系统自动计算“最早入库批次”,指导拣货员优先出库(如发网物流的WMS系统会在拣货时提示“先入库的货品位于第3排货架”,有效降低了库内过期损耗率,从2.5%降至0.8%)。
实时库存监控:
利用仓储管理系统(WMS)实时更新库存数据,避免“信息滞后”导致的积压(如多隆物流的WMS系统可查看“每个货位的库存数量、存放时间”,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清理积压货品)。
三、优化仓储空间与设备,提高利用率
仓储空间成本(租金、物业费)是固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通过布局设计与先进设备提升空间利用率。
仓储布局优化:
根据货品特点(尺寸、重量、进出库频率)规划货位:
高频进出的货品(如电商爆款)放在靠近仓库门口的货位,减少搬运距离;
重型货品(如家电)放在底层货架,避免高层货架承重风险;
易碎品(如玻璃制品)放在独立区域,采用“轻拿轻放”作业流程。
案例:多隆物流将某电商客户的“双十一爆款”放在仓库入口处的“快速拣货区”,拣货时间从15分钟/单缩短至5分钟/单,提高了作业效率。
采用先进仓储设备:
自动化立体仓库:通过高层货架(可达20米以上)与堆垛机实现“自动存取”,空间利用率从传统仓库的50%提升至80%(如某3PL企业引入自动化立体仓库后,仓库面积减少了30%,租金成本降低了25%);
智能货架:通过电子标签提示“货品位置与数量”,减少拣货员寻找时间(如多隆物流的智能货架系统可将拣货准确率从98%提升至99.9%)。
四、信息化与数字化应用,提升作业效率
信息化是降低仓储成本的关键驱动力,通过WMS、IoT、大数据等技术减少人工依赖,提高准确性。
仓储管理系统(WMS):
实现货位管理、订单处理、库存监控全流程自动化(如多隆物流的WMS系统可自动生成“拣货路线”,指导员工按“最短路径”拣货,减少步行时间;同时,系统会自动核对“拣货数量与订单数量”,避免错发)。
物联网(IoT)技术:
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控仓储环境(温度、湿度、烟雾),当环境异常时及时报警(如某冷链3PL企业通过IoT技术监控冷库温度,将温度波动导致的货品损失率从2%降至0.5%);此外,IoT技术可跟踪“货品位置”(如通过RFID标签实时查看货品在仓库内的移动轨迹),减少丢失风险。
大数据分析:
挖掘库存数据中的规律(如销量趋势、库存周转周期),为决策提供支持(如多隆物流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,某类家居用品在“618”期间销量会增长30%,因此提前1个月增加库存,避免缺货;同时,分析“库存周转周期”发现,某类货品的周转周期从30天延长至45天,于是调整采购计划,减少积压)。
五、节能降耗,降低运营成本
能源成本(电费、燃油费)是仓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通过节能设备与流程优化减少消耗。
采用节能设备:
LED节能灯具:替换传统白炽灯,能源消耗降低40%(如多隆物流将仓库的1000盏传统灯具替换为LED灯,年电费减少了20万元);
节能空调:采用“变频空调”,根据仓库温度自动调整功率,减少能源浪费;
电动叉车:替换燃油叉车,降低燃油消耗与尾气排放(如某3PL企业引入电动叉车后,燃油成本降低了50%)。
流程优化:
合理规划装卸作业时间,避免在能源高峰期(如白天)进行大量装卸作业(如多隆物流将装卸作业安排在夜间,利用低谷电价,降低了能源成本);此外,优化“补货流程”(如采用“循环补货”模式,减少重复搬运),降低人工与能源消耗。
新能源应用:
利用太阳能、风能等新能源为仓库供电(如某3PL企业在仓库屋顶安装了太阳能 panels,年发电量达到100万千瓦时,减少了电费支出)。
六、供应链协同,降低整体成本
仓储成本并非孤立存在,需通过供应链协同(与供应商、客户合作)优化整体流程,降低成本。
信息共享:
通过供应链协同平台(如EDI、SCM系统)与供应商、客户实现信息共享(如多隆物流与客户建立了实时信息共享平台,客户的订单信息直接同步到WMS系统,仓库及时安排拣货与发货,减少了订单处理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4小时);此外,与供应商共享“库存水平”信息,帮助供应商提前准备货品,减少补货时间。
供应商合作:
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共同优化供应链结构(如多隆物流与包装材料供应商签订“长期框架协议”,获得了10%的价格折扣,降低了包装成本;同时,与运输供应商合作,采用“仓配一体化”模式,减少了运输环节的成本)。
供应链金融:
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(如应收账款融资、库存融资)解决资金问题,提高资金周转效率(如多隆物流与银行合作,将客户的应收账款质押,获得了短期资金,用于仓库扩张与设备采购,避免了资金链断裂)。
七、提升人员素质,完善绩效考核
人员是仓储管理的核心要素,需通过培训与考核提高员工效率,减少人为错误。
培训与发展:
定期组织仓储管理、技术操作培训(如多隆物流每月举办一次“WMS系统使用培训”,邀请系统供应商讲解最新功能;每季度举办一次“仓储管理理念培训”,邀请行业专家讲解“精益仓储”“数字化仓储”等内容),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。
复合型人才培养:
培养同时具备仓储管理、信息技术、供应链知识的复合型人才(如多隆物流选拔优秀员工参加“供应链管理硕士课程”,培养了一批“懂仓储、懂技术、懂供应链”的人才,提高了仓储管理水平)。
完善绩效考核:
建立兼顾定性与定量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(如定量指标:库存周转率、作业效率、差错率;定性指标:服务态度、团队合作),激励员工提高作业效率(如多隆物流将“库存周转率”纳入员工绩效考核,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“奖金+晋升”奖励,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)。
总结
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储成本控制需系统性解决,从管理意识到技术应用,从库存策略到供应链协同,每一个环节都需优化。多隆物流等领先企业的实践表明,通过标准化流程、信息化应用、节能降耗与供应链协同,可将仓储成本降低20%-30%,同时提高作业效率与客户满意度。
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(AI)、机器人流程自动化(RPA)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,仓储成本控制将向智能化、无人化方向发展,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提前布局,保持竞争力。
【本文标签】
【责任编辑】多隆物流编辑部
服务热线132 6299 1668
公司邮箱xuning@duolong56.com
公司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凯路222号1号仓库